close

        幾年前國人因誤食未煮熟的蝸牛肉,導致感染廣東住血線蟲,引發腦膜腦炎死亡的案例。嗎?也有報章雜誌報導某家庭因誤食不潔之生菜沙拉,導致全家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住院。此消息引起了國內一些生機素食者的恐慌。


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是廣東住血線蟲,1933年陳心陶先生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調查玄鼠(Rattus rattus)和褐鼠(Rattus norvegicus)的寄生蟲時,首先於鼠肺(肺動脈)中發現此蟲,故命名之。1937年日本人松本(Matsumoto)在台灣東岸花蓮之野鼠內亦發現此蟲。感染的大鼠透過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幼蟲(第一期幼蟲),蝸牛和蛞蝓吃了含有幼蟲的大鼠糞便而感染,幼蟲在蝸牛和蛞蝓體內發育,但不會變為成蟲(第三期幼蟲),當大鼠吃了感染的蝸牛、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,寄生蟲可於鼠體內發育為成蟲,雌雄交配產卵,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。人類不是廣東住血線蟲適合的終宿主(鼠類才是),其幼蟲誤入人體後,無法於人體發育為成蟲,僅可發育至第五期幼蟲(又稱為幼成蟲),蟲體移行至腦膜處死亡,而造成腦膜炎相關症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腦膜炎患者的腦部症狀為神經錯亂語無倫次、乏定向力、記憶力減退、嚴重頭痛、頸部僵直、腦脊壓增高、昏迷而死亡。腦脊液中嗜酸性白血球較多,有時廣東住血線蟲雌、雄及幼蟲均可在腦脊液中發現。在腦部病變組織內,發現軟腦膜炎,前額及顳葉大腦軟化,中度腦室擴張,腦組織亦可檢獲蟲體。

根據調查研究,台灣鼠類之廣東住血線蟲自然感染率約在30%非洲大蝸牛為台灣本島最主要的中間宿主,其自然界 之感染率高達50%,且不論田野、高山、平地或南、北台灣,均極平均而無差異。在如此高的感染率,採集野生的非 洲大蝸牛食之就不可不慎,由於國內對非洲大蝸牛料理仍為炒螺肉,雖蟲體在超過 60℃ 的高溫便會死亡,但國人為了口感而大火快炒,使蟲體無法完全死亡而致病,故下次各位在炒螺肉時,請讓牠在您的鍋中多停留一些時間!

所以蝸牛的養殖過程皆需在嚴密的監控環境生長,以減少廣東住血線蟲的感染率,如此才能讓人吃到清潔、安全又營養價值高的蝸牛肉。

arrow
arrow

    蕃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